难在知彼与设身处地

      几个Founders议论一点小事儿勾起我久远的片断。。。
      那是早年父亲还在世的时候。一天,在晚饭桌上,不知怎么起的话头,话题转到了电影《红日》,其中的军长沈振新(著名演员张伐扮演)和他的原型,王必成。通常,父亲对我们孩子们的谈话从来就是一言不发,听之了之;不知为何,那天他有点兴致,说了那么几句。饭后,父亲乘着余兴与我们略微聊起了戎马往事,谈话自然也延伸到军事谋略上。说着,他让我上楼去书房拿来孙子兵法,然后翻到谋攻篇,让我读。我接过书,读了:“。。。知己知彼,百战不殆;不知彼而知己,一胜一负;。。。”
      读毕,他向我发问:“什么是知己知彼?”
      嘻!开玩笑!这还能不懂吗。我不假思索地答道:“这不很简单嘛,知道自己,也知道对手。”
      他看着我,以教员的口吻又问:“先不说“知”里面有深度和广度。知己,一般而言,知道自己,不难。那么,知彼,知道对手呢?”
      我答道:“也不难,侦察就是了。”
      “侦察什么?那些现有的东西?兵力部署,火器配备,地形地物?这些都不很难,花功夫都能做得倒。”他摆了摆手,进一步问我:“真正难的是什么?”。
      嗯。。。,我一时答不上来了,愣着看着他。
      “真正难的在这里,对手的大脑!”他指指自己的脑门,说:“他们的思维方式,行为习惯,生活经历,这里包括性格脾气,生活习性,还有兴趣爱好。难就在这些资料的点滴积累,和在这些资料上面的分析,找出他们在不同的情况下思维和判断的习惯。”
      我不明白,心想,这与军事指挥有关吗?问:“为什么?”
      “因为兵力部署,火器配备,预备队使用,甚至作战计划和步骤都在战场指挥者的手里握着,是可以应地应时调配,改变的。但是,指挥者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是不容易改变的,战场上,在突然的临机处置时候特别能表露出来。。。”父亲认真地说道。“只要你能摸熟对手的这些情况,顺着他的思路来判断他下一步或下几步可能的反应,你就能走到对手的前头,棋高一着。不过,这些也是最难的,也是风险最大的。这才是知彼之中的要害。”
      “这些都是过去的事了,在和平时代,有什么用呀!”老姐走过来打岔。
      “怎么没用?只要有人存在,在任何环境里都用得上。否则,就是想当然,没有不犯错误的。”父亲似乎不满意女儿的话,批评道。
      老父最后的话倒似乎提醒了我,使我在以后岁月的摔打之中悟出了一个道理:知彼实际就是一种人生求胜图存的方法。我曾有意识地运用这种方法去认识现实的人和人的关系,预测结果大多为正确,久而久之,已经成了习惯。现在,我用俗语“设身处地”来平和地表达这种方法,英语里也有相应的意思:“put your feet into one’s shoes”。同事和朋友之间议人论事,“设身处地”四个字常遭人嘲笑为老好人,和稀泥的论调,因为人们通常会把它看成褒义词,即为他人着想,帮助他人。但是,在我看来,“知彼”和“设身处地”是一样的,只是一种方法或手段,无所谓褒义或贬义。因为其后之结果,既可为他人着想,也可置他人于死地,就看运用者的目的了。当然,运用这种方法是要花气力,费工夫的,不过它更符合现实,接近成功。它的对立面则是一厢情愿,刚愎自用,这倒确实随意轻松,但它把思维者引向了一个相反的方向,轻者是头触南墙,重者为乌江自刎。



寫於海邊小屋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