偉大與渺小,永恆與瞬間



      我喜歡看科教影片勝於那些無聊的電視連續劇,至少還能學到一些其他學科的基礎知識。 最近,我看了Discovery Channel的《無畏的星球》(Fearless Planet)系列片,其中最後一集,《地球的故事》(Earth Story),讓人思緒萬千。 我沒有網上某些大尾巴狼那種百科全書式的能耐,誠實地說,在地質學上,我幾乎就是一個小學生。 這部影片用生動的形象和詳細的解說,給我上了一次精彩的地球演變史概論課。

      在我們的眼裡,地球是個已有45億年閱歷的老者了。 可是在45億年前,地球是什麼樣的呢? 影片給我們描繪了一幅令人毛骨悚然的圖景: 整個地球火山肆虐,散發出的氣體形成了原始的大氣層,大氣層中氫氣和氧氣結合形成水,水覆蓋了整個地球。 但是在早期地球上,遼闊的海洋被地核洩露出的鐵質染成了綠色,那時根本就沒有陸地。

      那麼陸地是哪來的? 影片給我們作了詳細的解釋: 在45億年前,一個木星大小的行星撞上了地球,進入了地球的內部。 它們融合在一起,形成了巨大的行星壓力使得內部溶化,結果產生了熔岩,岩石被加熱到極高的溫度變成液體,這就是創造世界的精髓。 早期地球上的海洋離地殼只有三英里深,熔岩會透過分佈在各地的脆弱點,即熱點,被推到地球表面。 來自地殼內部的液態岩漿強行沖破地殼,熔岩碰上水就凝固了,隨著更多熔岩堆在硬化的地殼上,新生的陸地從海裡升起,島嶼就這樣誕生了。 40億年前地球是一個島嶼與火山的世界,而島嶼是從有毒的綠色海洋裡升起的,這只是故事的一半。 島嶼要變成大陸,需要有比熔岩更加難以抵擋的力量。 地球表面都是由板塊構成的,它們是地殼的一部分,從海底的脆弱地點分開來,漂浮在地球內部的岩漿上。 它們的邊緣常有大量的火山活動,當板塊相撞,就會天翻地覆,當一塊板塊到另一塊下面會迫使地殼往上抬升,形成了巨大的鏈狀山脈。 這種活動稱為大陸漂移,它就是創造出世界的力量,這是故事的另一半。

      隨之而來的一個問題,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起源的? 影片介紹,這是和陸地的產生、發展密切相關的。大陸漂移創造出越來越大的陸地,直到大約18億年前,一次猛烈的撞擊創造了物種變革的條件。 具體地說,大概在18億年前,一塊巨大的陸地在地殼上漂移,一小群史前的島嶼擋在了前進的路上,那塊陸地就壓在島嶼的上面,用熾熱的力量把這些島嶼融合成一片巨大的大陸。 這是全世界第一塊超級大陸,羅丁尼亞 (Rodinia)。 羅丁尼亞的海岸線提供了溫床,讓生命能開始大步地向前邁進。在淺海裡,單細胞有機體組合起來,形成原始的藻類,把陽光轉變成氧氣,氧氣為下一次的大躍進,也就是動物生命提供了生存​​的條件。 這樣,生物茁壯成長了15億年。

      儘管地球上顯得生機蓬勃,不過生命還是很脆弱的,地質變化不必多大工夫,就能把它們逼到絕境,以致於整個生物差點都滅絕。 3億年前,兩塊巨大的陸地互相碰撞,迫使地面上升,形成了一個比羅丁尼亞還要大出許多的,巨大的超級大陸,稱之為盤古大陸 (Pangea),即所有大陸的意思。兩塊陸地的撞擊隆起了一串比喜馬拉雅山還高還大的山脈,這些山脈綿延橫穿在盤古大陸的中央,並造成了席捲全球的氣候性災難。 山脈抬升得很高破壞了這片新大陸的氣候形態,雲從海​​上來時會碰到這些高地的斜坡,往大氣層高處上升,形成所謂的雲基。雲沒法進入內陸,卻在山脈另側聚集了大量濕氣,雲裡面的水蒸氣變成海岸線的雨水,雨水把海岸地帶變成了富饒的樂園。 但是在內陸,由於山脈阻擋了雨水的進入,在盤古大陸的中央形成了一個超級沙漠,它的面積是現在撒哈拉沙漠的10倍,涵蓋了60%的陸地。 這片沙漠的出現和地球歷史上那次生物大滅絕是同步的,在那次災難中,九成的生物都遭滅絕。解釋原因的理論有多種,最受支持的理論認為,由於大規模火山爆發,釋放出的甲烷進入大氣層,造成了全球氣溫災難性的升高,從而產生了盤古大陸的超級沙漠,幾乎毀滅了地球。

      但是,激烈的氣候變化卻開啟了生命的下一章節。 那場末日的生還者,恐龍開始主宰了整個世界。恐龍是40 - 45噸巨型動物,它的生存依賴著大量的植物和草類,也正在這個時期盤古大陸開始分裂了,現今岩石裡的裂縫記錄了盤古大陸裂開的時間點。 漂浮在地球上的板塊開始移動,彼此分開,隨著千百年過去,這塊古老的超級大陸一寸寸地分成了好幾塊新的大陸。 當盤古大陸被撕裂開時,史前海洋淹過了沙漠,創造了大西洋,塑造出美洲大陸,這是現代世界的奠基時刻。 9500萬年前,我們現在所熟悉的大陸開始成型,在地形上雕刻出自然奇觀,例如打造出大峽谷。 9000萬年前,美洲大陸在移動,整個美國中西部還都躺在熱帶淺海裡,而要把中西部變成大平原,則須有排山倒海的力量。 北美洲板塊漂移前進的路線被太平洋板塊擋住,在7000萬年前兩個板塊相撞了。 這種大衝突只可能有一種結果​​,就是撞擊把地面擠成巨大的褶皺,科羅拉多高原往上升高了三英里。 陸地的上升對覆蓋內陸的海洋產生了重大的效應,內陸海洋乾涸,從而造就了美國中西部。 同時,北美洲板塊漂移撞上太平洋板塊,也產生了洛磯山脈。

      生物發展的道路上還遇到過兩次大災難。歷史上一次最出名的災難,即6500萬年前一個巨大的小行星撞上了地球。 那次撞擊加上火山活動的大量增加,引發了 “ 核爆寒冬 ”,使得恐龍從此滅絕,而且體重超過22磅的動物都沒能活下來。 而在這場浩劫裡,條件最適合存活的是哺乳動物,隨著時間流逝,它們演化出各種外觀和體形,散播到世界各地,可是它們本身也經過了生存的考驗。 另一次大災難就是冰河時期,極度寒冷的氣候造成了大量物種的消失,生命的滅絕。在地球歷史上,冰河曾經發生過多次,每次冰河期都持續了很長時間,離我們最近的一次是發生在12000年前。 直到今天,我們在世界各地都能找到冰河時期留下來的痕跡。

      影片的解說詞娓娓道來,細細講解,一直講到現代世界,給觀眾十分深刻的印象。 但是,對有心的觀眾而言,僅僅到此是不夠的,因為人們自然還關心地球的未來。 那麼,世界未來又會如何呢? 影片告訴人們一個基本的概況: 離現今2億年後,大陸漂移會把現今世界分離的各個大陸重新拼湊在一起,創造出另一塊巨大的超級大陸,終極盤古大陸。 它是如此的龐大,中心還會再次出現廣闊的超級沙漠。 既然現代世界有了人的存在,人們也自然關心人類自己在那時侯的命運。或許有些敏感,影片沒有給觀眾一個直接的答案,卻婉轉地作了這樣的表述:
      無人知曉人類是否能夠活到那一天,恐龍統治世界1億5千萬年,智人在地球上只存在了20萬年。 雖然我們改變世界的程度已經超過地球歷史上的任何生物,不過,在地質觀念上,我們只是一剎那。 45億年的歷史告訴我們,創造出我們欣賞的自然奇觀的力量,還會創出比我們所知更偉大壯觀的地貌。

      每個觀眾對這段話都會有不同的解讀,以及觀後的感想。 影終之後,我好像自己就站在地球演化史的長河邊上,回首思索45億年漫長演化的滄桑巨變,向前眺望2億年時光的盡頭,並不覺得人類作為地球上一個生物的物種,無論多麼智慧,多麼精巧,能夠擺脫既定的命運。忽然間,我感到人是一種既可悲有可笑的動物,人如同螻蟻,人類社會好似螻蟻穴群。 象螻蟻一樣,人具有與身而來避死求生的本能,成天尋覓勞作,繁衍後代,為了什麼? 說到底就是兩個字: 生存。 與螻蟻不同,人還有自己引以為傲的東西: 精神。 精神不僅讓人具有了獨一無二的能力,而且也給人帶來了不可遏止的可笑。 無論威名赫赫的大人物,還是默默無聞的小百姓,都沉溺於用放大鏡似的眼光來觀察,欣賞自己的一切和自己社會的變遷,還熱衷於用 fantasy 來瞻望,盤算自己的明天和自己社會的未來。 否則,在人類短暫的文明史上,怎麼會出現如此層出不窮,花樣翻新的悲喜劇呢? 實際上,人的可悲就在於並沒真正弄清楚什麼是偉大與渺小,永恆與瞬間,卻在這兩者之間不斷地折磨了自己幾千年,而且還會繼續折磨下去,直至那個 “一剎那” 徹底的完結。

      現在,我想藉用歌德在悲劇《浮士德》裡的一句話來替影片最後含蓄的表述作個直白的解說: 凡是現存的,都是應當滅亡的。


2010年4月,寫於臨水閣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